2007年1月29日星期一

泡面和买书

 
首先是吃的事情。最近接二连三地煮方便面吃,算是有了一点心得。事先要准备的材料:五谷道场方便面一包、柴鸡蛋两颗、白菜若干、老干妈肉末酱若干。程序:1,电火锅装2/3的水,煮沸;2,将面条倒入,稍软之后,用筷子搅拌一下;3,打鸡蛋,若喝汤的话就搅碎;4,将方便面中的调味包和酱包放入搅拌;5,感觉汤快要再次沸腾的放白菜(叶子手撕,茎用刀切细条);6,局部开始沸腾的时候放老干妈适量,铺在白菜上即可;7,拔掉电源,安静等上五分钟,MS泡面搞定。
 
再就是买书。这个周末又去买书,我算是病了。郑重宣布:2007年的书都已经买完了,再也不买了。痛恨买了书不好好看的人!不过,算是对中关村图书大厦(以下简称zgcbb)和第三极书局(d3j)有了一点了解。总的来说,我喜欢D3J更多一些,因为对我更有用一些。
 
zgcbb的楼层和图书分类清晰一些,如果是一个陌生人,会更容易找到你要的书在哪层的哪里,中规中矩的那种。d3j显然"创意"一些,楼层的指示和书籍分类有自己的特点,一下不好熟悉。
 
zgcbb的图书查询基本不能自助,除非人特少或者营业员非常热情;两外卖场内的座位太少,也可能是人太多了;书架太高了,浏览上面几层的书脖子很难受。而d3j给我的印象挺好的,图书可以自助查询,虽然可能要排队;坐在玻璃幕墙后看看书看看外面大街上的风景的感觉很好;书架不高,书籍层列让人很舒服。
 
其实d3j比zgcbb好,更多的原因是我要的书d3j更多一些。昨天一本94年出版的书都被我淘到了,打折后8圆,超值让人难以想象。有时间应该多去d3j看看书,运通106海淀下。

2007年1月25日星期四

双胞胎

 
居然又十一点过一刻了。时间你就不能停下来歇歇啊,郁闷。趁着还能坚持赶快把现在一点关于双胞胎的想法理一下,供以后参考。先对师妹youngee和老D表示感谢,和他们交流获益匪浅。
 
双胞胎事件的发生可能是自然选择,也可能是人为干预的结果。计划生育政策和传统生育文化的造成了对双胞胎的需求,而排卵药物和试管婴儿为满足这种需求提供了技术保证。
 
以上只是从逻辑上分析了人为选择生育双胞胎的可能性,现实中是否真的存在需要数据验证。
 
作为一个问题来研究的话,可以从一下三个方面来做:一是时间上双胞胎事件的总量和比例的变化;二是空间上(城乡和各个地区)双胞胎事件总量和比例的差别;三是人不同父母或家庭(教育程度、穷人和富人等等)生双胞胎的比例的差别。
 
以上任何一方面有点发现,都是很有意义得事情,很期待。而现在,数据不是问题,数据的整理是问题。Data Management是永恒的问题。什么时候才能自由地处理我的数据,想到做到啊。所以,回到点子上来,vb和stata都要好好学。

2007年1月21日星期日

记个流水账

 
今天早上九点半才起来,昨天晚上睡得还真是香啊,一夜无梦。之后花了一个多小时,把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清除掉,然后洗漱完毕,向单位食堂进发,一路上,肚子呱呱叫。
 
来到单位直奔食堂,拿出饭卡,刷掉八圆,插队打菜打饭,就坐,吃饭。席间,和单位两位新认识的同事ZDZ和XP聊聊天。用膳完毕,造访ZDZ的寝宫。果然,屋里有古筝,还弹了笑傲江湖的几个音符,有点意思。
 
下午一点左右,直奔中关村图书大厦。买书和看书的人还是真是多啊,知识的海洋。在二、三、四层蹦达了几乎五个小时,买了两百多圆的书,心疼啊,知识还真是值钱。
 
满载打算会学校吃完饭,结果鬼使神差地跑到知行楼地下室去理发。闭目养神,一个小时过后,完毕。跑到全日餐厅一看,关门了。只好在西区超市卖点事物充饥并优哉游哉到东门坐公汽。路过老D的办公室,灯还亮着。
 
路上遇到两买羊肉串的年轻小伙,真像是学生。又花了五圆,来了五串。看得出手艺并不熟练,我也没有多想,只是入嘴才觉得不好吃。11点左右,回到电脑前,打完这些字,准备睡觉。
 
明天一天交给vb了。

2007年1月20日星期六

有点累

这个星期基本上没有碰这个部落格了。真是有点累。每天早上七点爬起来上班,晚上五点下班后直奔学校,从六点学习到八点,然后开始晚饭,最后一与床接触就睡了。好像没有这种累得感觉了。
 
这种累的感觉估计至少还要延续一周吧,不知道是否能够坚持下去。
 
不过这周还有挺多有意思的事情。给老D过生日(居然和Jay Chow是一天),小Liao也走上了我两年前的路――考研(今天考的两科还算不错)。祝福这一大一小两哥们。
 
自己这几天集中营式的vb学习好像还真是有点成效。要是一般情况,这本vb基础教程放在我面前至少要一年才慢慢悠悠看完吧,而且还没有任何收获。现在算是小有收获吧。不过从反面印证了一个观点:人还真是贱。我还是需要有人督着才出活。
 
不过,虽然这么辛苦学习vb,也是应付一时之需,其实用处不大,这一点我有清醒的认识。在整个过程中,对于程序语言本身的理解和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才是最重要的,帮助学习stata才是最重要的。stata才是王道。

2007年1月10日星期三

赶在0点之前

随便一折腾就快到零点了,时间啊时间,去感觉他的时候他又溜走了,这好像是曾经学过的一篇课文里的话,汗。那就干脆去查查到底谁写的。《匆匆》(链接http://www.ccview.net/htm/xiandai/zzq/zzqsw004.htm),小学学过的朱自清的散文,写得真好。
 
关于时间之类的也不愿意想的太多,记住朱自清这句话就行,"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
 
再想想接下来几天的安排:首先,尽快熟悉2005年的数据和问卷,最好结合自己对2000年数据和问卷的理解进行对比,能在熟悉的过程中提出自己想法;其次,理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逻辑,写出数据清洗的stata程序,这个是重点。再次,和chris师兄沟通一下感情,无论会不会得到他的帮助,应该请他吃饭的。最后,睡好觉,做好工作。

2007年1月9日星期二

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

由于城市中人户分离的现象并不少见,因此舍流动人口而使用外来人口的概念来和户籍人口来对应。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本地户口。对人口普查和抽样进行梳理,以北京为例,得到如下结论: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
户籍人口:1
外来人口:2+3(时间是一年以上,空间是跨县\市\区)
说明:受数据限制;人户分离现象少

1987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
――"户口登记状况"
户籍人口:1
外来人口:2
说明:该数据收集方式与其他有很大不同,以后再详细了解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户口状况和性质"
户籍人口:1
外来人口:2+3(时间是一年以上,空间是跨县\市\区)
说明:受数据限制;人户分离现象不多

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调查对象状况"
户籍人口:1和2、3中户口登记地为北京
外来人口:2、3中户口登记地为非北京(时间是半年以上,空间是跨省)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R6户口登记状况"
户籍人口:R61=1和R61=2、3 and R62=1、2、3、4、5、6、7
外来人口:R61=2、3 and R62=8(时间是半年以上,空间是跨省)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R6户口登记地状况"
户籍人口:R61=1、2和R61=3中填写北京
外来人口:R61=3中填写非北京(时间更细分,空间是跨省)

2007年1月8日星期一

第一篇

自今天开始正式写部落格啰。记得某人说过衡量一本好书的标准是你看过以后是否有也写点什么的冲动。因此,如果我读了一本好书看了一场好的电影听了一曲好的音乐甚至做了一件好的事情,等等,是不是应该写点什么呢?是的,应该。

让我给历史下一个定义,会很简洁:历史就是记录。没有记录的事物不能叫历史,比如我脑袋里经常闪过的一些非常荒唐的念头,因为没有记录所以转瞬即逝。那,这些东西不会成为我的历史。今天的我的历史需要部落格。

中华民族还真是不太擅长书写,难怪,会选择Silentall作为ID,会选择Silent All These Years作为最喜欢的歌曲,同时也是这个部落格的名字。打算在这上面随便写点想的听的看的做的,等等。

公元1983年1月8日――2007年1月8日,不得不让人对时间心存敬畏。我还来不及仔细品味这青春滋味,时间居然就过了整24年。时间啊还真是奇妙,任何模型如果缺少的时间变量,肯定不是好的模型。

第一篇特慎重,还有末了。

末了,祝福段王爷、艳姐从不愉快的境地中尽快走出来;祝鱼儿明天生日快乐,虽然她可能不知道会有这份祝福,不是可能是肯定;还有,祝我自己生日快乐。2007,又一年。